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BIM应用

来源:民航基建

根据《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15版)》 ,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位于现有T3航站楼北侧,项目总占地约128公顷(主体建筑及站坪、滑行道用地124公顷,北 片区综合配套用地3.6公顷)。本期扩建项目除卫星厅及其配套系统及设施外,还包括第三跑道、与之相配套的滑 行道、联络道、机坪以及能源中心等,其中卫星厅建筑面积约23.8万平方米,规划近机位61个(含20个组合机位) ,远机位10个,配置两条垂直联络道以及旅客捷运系统和行李输送系统等。当前工程正处于初步设计阶段,分析 项目现状,当前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项目面临几大方面的问题。


新一期扩建工程作为一项大型民用机场建设工 程,其包括建筑、结构、设备、机电、公用配套等公共和民用建筑专业,机场规划、场道、助航灯光、通信、导 航、气象、供油、弱电等民航行业所有专业,这些专业都有其独立的操作空间、时间和技术要求,各专业的进度 、质量集中一起,必然出现交叉重叠,提高设计、施工的技术难度。

据深圳市政府指示,以2020年底投入使用作为 深圳机场卫星厅项目总进度目标,原设计工作已严重滞后,后由同济大学进度课题组对卫星厅工程进度计划进行 重新编排,当前设计工作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预计2017年年底完成施工图设计,与新的计划进度基本一致,但 存在出图工作量大、时间紧等问题。

项目参建方多,各方能力参差不齐  新一期 扩建工程涉及业主、设计总包、设计分包、施工总包、施工分包、系统供应商、施工监理、造价咨询、BIM管理咨 询等多方单位,各个参与方参建能力参差不齐,尤其在BIM平台不统一,缺乏【BIM应用】技术上。

BIM技术在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各阶段的应用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应用】

设计阶段,利用BIM开展多专业三维协同设计 ,提前进行管线碰撞检测、管线综合、净高分析等工作,减少“错漏碰缺”问题;根据BIM模型可视化特点,检查 设备房空间布置是否优化,后期检修是否便利;利用BIM模型核查卫星厅与捷运、行李隧道、综合管廊,以及和既 有11号线、穗莞深等复杂边界关系,提前发现上述工程在空间接口、专业接口等存在的问题,提高设计产品质量 ,加快设计成果的稳定。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应用

BIM技术在施工阶段的应用仍需不断探索。工 程开工前,利用BIM技术进行工程设计方案的三维可视化交底,确保现场施工人员对设计方案的准确理解,做到“ 按图施工”;利用模型进行施工场地布置模拟,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合理规划材料堆放区,做到施工有序,堆放有 序;针对复杂节点,提前进行施工工序模拟,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冲突问题,优化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 与施工质量等。

施工建设期间,利用本项目自主研发的建设管 理平台将档案、报建、进度、变更、支付、质量、安全等进行统一管理,为各参建方提供协同工作环境,实现传 统工程管理手段向“线上+线下”模式的转变,为本期扩建工程提供多角度、全过程的数字化管控服务。

BIM技术在运维阶段应用 运维阶段BIM技术应 用尚处于规划中,计划将设计与施工BIM成果与机场后期运维管理相结合,进一步补充完善现有运维系统的基础上 ,打造基于BIM技术的机场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工程档案、实物资产、设备运营维护、备件库存、周边实时监 护的有效管控,******提高机场运营管理的质量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为领导决策提供数字化的技术支持,保证 机场运营的安全、优质和经济的。

BIM技术在深圳机场扩建工程中的具体实践

为响应国家及深圳市推动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 要求、符合深圳机场集团提出的创新信息化管理体制、把握“智慧机场”建设新机遇,同时为解决新一期扩建工 程建设面临的规模大、接口多、标准高、时间紧等众多难题,深圳机场在新一期扩建工程中引入BIM技术,以BIM 标准体系编制、BIM协同管理平台建设、BIM模型设计及审查、三维地理信息模型辅助设计等4个应用点推进机场建 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制定BIM实施工作框架,编制BIM标准体系

由扩建工程指挥部牵头组织BIM咨询单位,以 “平台分建、责任各领、过程管控”为基本原则,建立项目BIM实施工作框架并提供相应管理咨询服务,推动新一 期扩建工程项目责任分明、命令统一、数据安全、顺利开展。

为优化BIM工作的有效开展,编制《深圳机场 新一期扩建工程项目BIM实施规划报告》、《深圳机场BIM模型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深圳机场BIM协同管理 标准》(征求意见稿)、《深圳机场BIM数据对象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深圳机场BIM数据移交标准》(征求意 见稿)等技术标准体系,明确BIM工作内容及要点。

建立BIM协同管理平台,提高工作效率  机 场新一期扩建工程以“一个平台、一个模型、一个数据架构”为指导思想,建立BIM协同及建设管理平台,以 ProjectWise作为文件协同管理平台,配套开发有协同管理门户、综合管理、设计管理、施工管理、数字化档案管 理等功能,用于本项目的全过程管控。BIM协同及建设管理平台包括PW协同管理平台和建设管理平台两个子平台。

(1)PW协同管理平台

PW平台为设计、建模及文件管理协同工作平台 。各参建单位通过PW平台进行协同设计、建模及文件管理工作,通过PW平台可实现设计协同、互提资料、阶段性 成果审核,以及成果文件管理。


(2)建设管理平台

建设管理平台为档案管理及线上办公平台,开 发功能涵盖:个人办公、综合展示、合同管理、报建管理、文档管理、施工管理(进度、质量、安全)、工程变更 等。建管平台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指挥部与参建各方进行线上协同工作,将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精细化管控 ,实现“线上办公,管理留痕”。


BIM模型设计与审查,优化设计方案

模型设计

国内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大多应用于施工阶 段,完整的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案例较少。深圳机场本期扩建工程在设计阶段要求应用BIM三维模型设计,建立 卫星厅、捷运系统、综合管廊、能源中心等工程设计、施工、竣工模型,二维图纸与三维模型同步。核查设计接 口之间、工程与周边环境之间的关系,及时发现设计接口不协调问题,及时修改设计。如综合管廊与卫星厅、能 源中心的接口问题;登机桥桩基与行李隧道、下穿通道、穗莞深保护区域转换结构的冲突问题;卫星厅基坑与捷运 基坑接口问题;综合管廊与周边环境问题等。




模型审查

在设计单位提交BIM模型后,深圳机场扩建指 挥部及BIM咨询单位通过BIM模型对设计方案进行三维可视化审核。目前主要使用碰撞检测及净空分析、设计接口 检查、漫游审查、造价控制等方法进行审核。

(1)碰撞检测及净空分析。利用BIM软件对设计 模型(特别是管线综合部分)进行碰撞检查,并依据碰撞检查结果调整、优化设计方案。本期扩建工程对******版施 工图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共发现上万个碰撞点。本期扩建工程,通过在设计阶段应用BIM技术,将管碰撞问题前置 解决,减少在施工阶段发现问题引起变更。


(2)设计接口检查。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 利用无人机对机场范围进行地理信息数据航拍采集后,利用业软件创建生成机场范围内三维地理信息模型,借助 模型可获得机场用地范围内任意地点、区域的真实的可量测长度、坐标及高程,辅助新一期扩建工程项目设计和 施工。利用倾斜摄影模型与各单位各专业设计模型进行总装,核查工程内部接口是否统一、工程与外部环境是否 协调等问题。


(3)漫游审查。在一个虚拟的三维环境中,用 动态交互的方式对未来的卫星厅、捷运系统工程进行*********的审视。在模拟旅客进、出港流线,可以实现多种设 计方案、多种环境效果的实时切换比较,可让设计师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有助于设计方案的优化。


(4)造价控制。通过BIM模型,对深圳机场新一 期扩建工程初步设计及施工图阶段的主要项进行工程量统计、对比,并提供方案决策参考,从而达到投资控制的 目的。

(5)施工模拟。在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各工程 招标文件中对BIM技术应用提出具体的要求,包括施工深化模型、三维可视化交底、施工场地布置模拟、复杂施工 工序模拟等。同时编制施工阶段BIM应用指导手册,以指导BIM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发挥BIM在施工过程中的作用 。




总结与建议

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具有项目定位高、专 业类型多、工程接口复杂、数据庞杂、管理协调困难等特点,引入BIM技术应用,改善了传统靠平面、剖面或者节 点大样理解细部的复杂情况,可以实现工程各阶段的工作效率增高,成本减少。而在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中 ,BIM技术的应用不再停留于BIM模型本身,而将重点转向将BIM模型与工程建设管理相结合,重点关注利用BIM重 新梳理项目各阶段及各应用对数据信息的应用流程和方式。

为持续推进BIM技术在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工 程中的有效应用,解决实际设计、施工、运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1)多方参与,进一步完善深圳机场BIM技术标 准体系,指导施工深化模型建立,***终形成一套能够在民航领域推广的标准体系;

(2)梳理各阶段BIM应用点,编制BIM应用指导 手册,为工程建设增加亮点,提升工程品质;

(3)将地理信息三维模型进一步与地下三维综 合管网模型、三维地质模型、新一期扩建工程三维模型、T3航站楼模型等共同组成机场完整的三维数字沙盘,为 机场未来数字化、智慧化运营管理创造条件。

纵观国内建筑信息模型发展现状及结合BIM在 深圳机场新一期扩建工程中的应用,BIM技术应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需要从观念、认识、行动上改变,从而推动 技术上的革新,真正发挥建筑信息模型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中的作用。